4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受访学者表示,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做好“六保”工作,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受疫情影响,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这是自1992年以来我国首次出现季度性经济萎缩,是我国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得不付出的经济代价。但从3月份开始,我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社会大局是稳定的。在疫情大考下,我国就业、物价总体平稳,产业升级持续发展,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未来经济的回升态势将持续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季度短期冲击强度很大,但这是短期的外生冲击。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巨大,修复能力很强,疫情冲击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4月中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接近100%,只要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得力,二季度GDP增速应该能够转正,三四季度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认为,我国内部市场有很强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总体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恢复到疫情发生之前的状态指日可待,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表示,从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结构性的。其中,传统服务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领域。但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局面。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来看,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在加速释放。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市场会在二季度开始恢复,甚至可能出现快速增长局面。可能存在的压力是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遏制,将影响国内经济恢复的速度。因此,扩大内需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稳定国内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认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将逐步恢复,其主要风险是疫情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外部需求萎缩,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以及各地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他表示,尽管宏观数据向好,但疫情冲击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宏观政策须更多考虑在疫情中直接受冲击的低收入家庭和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魏浩提出,从不同产业来看,降幅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中外资企业和个体企业的降幅比较大。因此,第二产业特别是外资和个体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将成为后期工作的重点。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包括配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特别是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还逆势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介绍,避免聚集、减少接触,居民居家时间增加,带来对“非接触式”服务的需求,以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为代表的“宅经济”以及线上会议为代表的“零接触经济”快速发展,而“宅经济”“零接触经济”的发展又刺激了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为应对疫情,对医疗保健用品与防疫物资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因此,从企业的角度看,化危为机需要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推动企业产品调整与经营模式转变,增强企业的柔性化管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每一次巨大灾害和挑战的出现,都会导致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原因是,为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人类会激发创新潜质,从而催生新的发展理念、思想与模式。”霍学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催生一系列重大创新;助推我国相关产业、交易制度与方式、物流体系发生颠覆性变革,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更快发展,更加坚定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方向,促进了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刘刚认为,如何把扩大内需与促进新动能形成和释放相结合,是制定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正在形成和积累的新动能是由新的消费需求牵引,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加速释放新市场需求。尤其是基于网络空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还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面对疫情影响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六稳”基础上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黄群慧表示,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科学决策,只有在稳住民生的基础上才能“稳中求进”地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我国现在经济政策的重点不应是刺激经济,而是稳住现有经济基本盘,保住现有经济基本面,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对冲疫情的冲击,防范经济进一步下行。”魏浩提出,要以深化国内改革缓解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以扩大对外开放应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具体来看,我国应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和补贴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倒闭潮和失业潮;协调国内外物流公司,畅通国际运输,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稳住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开放国内新市场、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开放新产业领域,稳住利用外资的规模。谈到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时,李晓华提到了提供优惠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减税降费以及提供补助等具体举措。他还认为,我国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传统基础设施短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等;加强社保兜底力度,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重视复工复产中的产业链协同;采取措施促进终端消费需求的恢复,并给服务行业制定复工的实施规范;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国际客户的联系,推动国际业务的开展等。对于如何切实做好“六保”工作,陈斌开表示,从短期来看,首先,要以财税政策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稳定就业和收入。其次,可对受疫情冲击的群体进行直接补贴,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扩大需求。再次,以进一步减免社保费用等方式降低小微企业用工成本,在支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同时稳定就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璐表示,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相关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为抓手,用好“财政”和“货币”两大需求管理政策,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对外贸易营商环境。霍学喜表示,要按照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充分挖掘和激活内部市场,包括投资性市场,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激活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市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我国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思想,对绝大多数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分享信息、提供支持,这为我国稳定贸易格局、经济格局、合作格局,以及恢复经贸秩序,奠定了良好基础。